這是一項獨特的非遺項目,不在紙張上舞動筆墨,只在屋脊窗楣上炫技。名寺宮廟上它們絢麗的身影,明媚了一整個宮殿,似乎在講述那遠古的故事……
堆剪技藝為剪粘工藝、灰塑工藝和彩繪工藝的合稱,是福建沿海地區傳統建筑常用的裝飾手法之一。以吉祥如意、福祿壽喜、花鳥蟲魚、人物故事為主要內容,工藝兼具繪畫的色澤感和雕塑的立體感,可長年經受日曝雨淋而不褪色,常裝飾于宗祠廟觀、民居等建筑物的屋頂和墻面部分。仙游的文廟、麟山宮、興角宮等諸多宮廟均為該技藝的杰出代表。仙游堆剪技藝現已列入莆田市第七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名錄。
主要傳承人
陳建泰,男,1977年出生莆田仙游,為仙游堆剪技藝主要傳承人。在前輩的教導下,他通過自身的刻苦努力,練就扎實的功底,已熟練掌握其核心技藝,其堆剪代表作有南山廣化寺、仙游極樂寺、仙游長俸詞、東門烏石宮、壩下龍興宮、壩下觀音閣、白湖媽祖宮、郊尾梅洋宮、楓亭天中玉皇殿、靈川鎮靈巖殿等,得到行業人士的一致好評。
傳承的召喚
傳統的堆剪工藝從材料到營造工序都較為復雜,所制作的堆剪作品保存時間久遠,形式多樣。而現階段,工匠常趨利而為,加快施工進度,減輕壓力或減少成本,省略了很多的營造工序。因此,堆剪作工藝漸漸趨于概念化,缺乏生動感,從而致使該門工藝弱化。堆剪工作過程十分艱辛,夏季的酷暑烈日和冬季的刺骨寒風以及吃住所在的臟亂差均需克服。此外,堆剪作是在十幾米的高空進行作業,因其工種的特殊性和危險性,學習這門工藝的年輕人亦越來越少,技藝傳承面臨瀕危狀況。因此,保護傳承好堆剪技藝勢在必行,需要傳承人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,讓這出“屋脊戲法”重獲生機與活力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