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不以善小而不為,不以惡小而為之”,這一至理名言說的是,好事再小也要去做,壞事再小也不能做。俞美鳳幾十年如一日,做了那么多好事、實事,難能可貴,值得稱道。一枝一葉總關情,盤點這些看似細小實則感人的小事,記者發現,其實這些小事折射出的是一個人的境界和格局。 1979年作為民辦教師的俞美鳳考入當年福清技工學院,畢業后分配到莆田糖廠工作。莆田糖廠破產后,她跟隨愛人去深圳發展。2011年回到莆田,擔任下黃社區老年人協會副會長、關工委秘書長。 在她看來,助人為樂要從日常小事做起,為此在公交車上,當她看到年齡大的老人都會為他們讓座;看到因行李多提不上車的旅客,她會援手相幫;路上要是看到有人摔倒,她也不顧及碰瓷不碰瓷,覺得既然讓她遇上了,總不能袖手旁觀吧! 據介紹,有一次,她路上遇到一個80多歲的老太婆,老太婆走走停停,還不停地東張西望。她覺得不對勁就走上前去詢問,老太婆卻答非所問,后來又發現老人脖子上掛著一個小卡片,她一看是個電話號碼,就試著撥打,打通了,她就告訴老人的家人她們所在的位置。她怕老人一個人走丟了,就一直陪著她,等到老人的家人來接老人時她才離開。前年,她所在的社區有一個癡呆老人走失了,家人到處找找不著,俞美鳳就帶著他們到田尾交警隊查監控尋找,終于找到了老人。她的善舉得到人們廣泛的贊譽。 作為社區干部,為了豐富居民業余文化生活,俞美鳳發揮自己的特長開辟了宣傳專欄,根據不同的節日,創建了不同主題的宣傳內容,如《紀念抗戰勝利七十周年》《元宵活動掠影》《社區活動掠影》等;她組建了一支關工委舞蹈隊,這支隊伍由小到八歲大到七十多歲的居民組成,她還和女兒一起自編自演節目參加演出;為了提高村民的健康水平,她還組建了一支幾十人的太極拳隊伍,自己當教頭教大家打太極拳。作為社區關工委秘書長,她經常配合下黃小學開展“重陽節尊老愛幼”“端午節包粽子”“六一節入隊”“學生畢業典禮”等活動。據了解,社區的文體活動都有她忙碌的身影。為此,人們管她叫社區的“快樂王子”。 而作為市老年大學學員的俞美鳳,是學校學委會的宣傳員,她經常為學校出黑板報,及時宣傳時事。作為國畫班班長,她經常為班級同學們排憂解難,班上同學生病了,她會提著水果和牛奶去看望并安慰。去年老年大學一個員工患病住院,學校發起愛心捐款,她除了利用黑板報進行宣傳發動外,自己也帶頭捐了款。 在創城期間,她又是一名市創城巡查員,經常頂著烈日帶著隊員到處巡查,發現問題及時向有關部反映,用自己的實際行動,為創造美麗莆田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。參加市殘聯義賣活動中,她捐的兩幅國畫作品拍得5500元,全部捐出用于助殘活動。此外,她還經常參加學校對養老院孤寡老人的慰問活動。 2020年在抗擊疫情的日子里,她積極加入志愿者行列,每天戴著口罩出去勸導不戴口罩的群眾,到社區路口關卡協助工作,堅持了兩個多月直到撤崗為止。她還參加抗疫捐款活動,為武漢捐款;向福建省慈善機構捐了兩幅國畫作品,所拍款項全部捐給支援武漢的福建白衣戰士。 一件件、一樁樁,看得見、摸得著、有溫度的小事,讓人觸摸到一位愛心使者寬廣的胸襟和純樸的靈魂。 |